在今年2月10日首次发布CBD抗肿瘤药物研发成果后的6个月,近日,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又传喜讯!该院新药研发高传柱教授团队在大麻二酚(CBD)活性分子协同增强铂类抗肿瘤药物发现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成为其大麻素药物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新麻在线最早在2月12日就率先报道了这一消息,详情请阅:蛇年开工大吉,云南药用大麻素研发捷报频传。
在铂族金属作为新型诊疗试剂方向上,高传柱教授团队以“基于诱导肿瘤和监测活细胞的环金属化铂配合物的自组装,开启阴离子的近红外磷光识别”以及“一系列平面磷光环金属化铂(II)配合物作为诱导肿瘤的新型抗癌药物”为题发表在材料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影响因子IF=17.1)以及药物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IF=7.3)上。
据了解,最新筛选得到的新型含CBD的铂(IV)药物不仅大幅提升抗肿瘤活性,而且发现了其可诱导线肿瘤细胞粒体功能障碍等多重抗癌机制,并存在克服传统铂药的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的潜力,这将对解决铂类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大,耐药性强的障碍提供新的思路,推动铂药这一临床抗癌不可或缺药物(70~80%以上化疗方案都要用到)研究的向前进展,并拓展了CBD这一备受瞩目的药物活性分子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novel platinum(IV)prodrug of cisplatin axially conjugated with cannabidiol induc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synergistically enhances anti-tumor effects》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药物及生物化学领域核心期刊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上。新发现的CBD铂药作用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在细胞内被谷胱甘肽(GSH)还原释放Pt(II)和CBD;Pt(II)损伤并抑制DNA修复,CBD激活促凋亡蛋白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同时减少活性氧(ROS)清除剂导致内质网异常。多重作用机制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大幅提升疗效,克服铂药耐药性以及降低毒副作用提供了新的策略。
昆明理工大学为该研究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生吕蓉和东南大学制药工程博士生石鹏民为共同第一作者,高传柱教授为通讯作者。这是继2024年高传柱教授团队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将CBD活性分子引入铂药研究中在该领域的取得的又一最新研究成果,该系列研究成果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为后续新型CBD铂药的成药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多个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隶属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是昆明理工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为云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该院一直处于云南医用大麻素药用研究领域的前沿。
此新型含CBD的铂(IV)药物研究项目由农工党党员、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传柱教授及其团队负责。高教授近20年来一直聚焦新型铂族金属药物、药物化学及无机化学领域,包括新型抗肿瘤金属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结构优化,在新型铂抗肿瘤药物发现和诊疗一体化方向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大麻二酚(CBD)是一种具有21个碳的三萜酚类化合物,它是大麻植物中的非精神活性成分。2018年6月,美国FDA批准了首个CBD药物Epidiolex,用于治疗Lenox‑Gastaut综合征(LGS)和Dravet综合征(DS)相关的严重癫痫疾病。
CBD的安全性良好,在多种病理模型中显示出药理作用,包括炎症、镇吐、镇痛、癫痫、癌症、关节炎,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等。大量研究证实,CBD在多种癌症类型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化学预防作用,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脑癌等。针对不同的肿瘤细胞,CBD分别表现出抑制其增殖、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和化学耐药性等作用,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并对正常细胞具有选择性。
近几年来CBD与化疗药物联用时的优良药理活性展示了良好的研发潜质,其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被证实能够对抗顺铂诱导的肾毒性、改善肾功能;通过增强抗氧化活性并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CBD可起到神经保护剂的作用,从而减轻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副作用。
自去年9月1日起,CBD以易制毒化学品二类的法定身份接受监管,首次明确了国家对其归类相关受控物质列管的法律依据。CBD新政为长期处于冰冻的国内工业大麻产业带来了希望,而具有较高价值的大麻素医药用赛道更成为了行业巨头们关注的重点,在这个高门槛、高专业度的领域,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