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研究人员宣布,已经成功鉴定出一种源自大麻植物的新型大麻素——cannabielsoxa,以及“首次从C.sativa花朵中发现”的多种其他大麻化合物。
该研究由一支由14人组成的团队实施,分别来自韩国圆光大学、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庆熙大学、国民大学和国家园艺和草药科学研究所等政府机构和大学。研究团队评估了大麻中的11种化合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发现其中7种化合物“表现出强大的抑制活性”。
研究作者表示,这一发现代表着“开发治疗神经母细胞瘤药物迈出了第一步”。神经母细胞瘤主要影响幼儿,约占所有儿童癌症的6%,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也是人类生命的第一年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该论文本月发表在《制药学》杂志上,论文称研究人员利用色谱技术分离了这些化合物,检查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并使用代谢测试方法评估了这些化合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毒性。
报告称:“这项研究成功分离出一种新的大麻素cannabielsoxa和六种已知的大麻素化合物,以及一种新的二氢卟酚类化合物--132-羟基脱镁叶绿酸乙酯和三种其它的二氢卟酚类化合物,这些都是首次从C.sativa大麻花中被发现的。”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物质与其他五种已知的大麻素:大麻二酚(CBD)、大麻二酚酸(CBDA)、大麻二酚酸甲酯(CBDA-ME)、Delta-8 THC和大麻色烯(CBC)——“可被视为具有抗神经母细胞瘤作用的潜在化合物”。
论文指出,抗肿瘤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麻素化合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要比二氢卟酚类化合物更强”。然而,这种新的大麻素cannabielsoxa并不在研究人员认定的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之列。
同样在本月,美国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所称的“迄今为止对医用大麻及其对癌症相关症状的影响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人们对大麻的治疗效果达成了“压倒性的科学共识”。
该荟萃分析发表在《肿瘤学前沿》(Frontiers in Oncology)杂志上,涵盖了10,641份同行评议研究的数据——作者称,该研究的数量是针对该主题的第二大综述的十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界对大麻的治疗益处达成了强烈且日益增长的共识,”报告称,“尤其是在癌症治疗方面。”
鉴于报告所称的大麻治疗潜力研究“分散且不均匀”的现状,作者表示旨在“系统地评估现有的医用大麻文献,重点关注其治疗潜力、安全性和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我们预料到会有争议出现。但我们发现,科学界已达成压倒性的共识,”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全健康肿瘤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瑞安·卡斯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科学界迄今为止对医用大麻在癌症治疗中进行的最清晰、最引人注目的验证之一。”
全健康肿瘤研究所在新闻稿中表示,这项荟萃分析表明“每有一项研究表明大麻无效,就会有三项研究表明大麻有效。这种3:1的比例,尤其是在像生物医学研究这样严谨的领域——不是不寻常,而是非同寻常。”
该研究所补充称,“这里发现的共识水平与许多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药物相当甚至超越它们。”
今年2月发表的另一项针对明尼苏达州医用大麻患者的研究发现,使用大麻的癌症患者报告“癌症相关症状获得显著改善”。但研究也指出,大麻的昂贵价格可能会给经济状况较为不稳定的患者带来负担,并引发“人们对这种疗法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产生质疑”。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去年曾估计,大约20%到40%的癌症治疗患者正在使用医用大麻产品来控制癌症及其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该机构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州将大麻合法用于医疗用途,大麻产品在癌症患者中也越来越受欢迎。但关于哪些大麻产品能够安全有效地缓解癌症症状和与治疗相关副作用的研究却大大滞后。”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文章中引用的研究包括发表在《JNCI Monographs》杂志上的一系列科学报告,共计14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联邦政府资助的大麻调查结果,该调查针对的是来自全国十几家机构指定的癌症中心的患者,这些中心分布于大麻合法、仅允许用于医疗目的或仍然不合法的地区。
总体而言,近三分之一(32.9%)的患者报告了使用大麻,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大麻主要是为了治疗癌症及治疗相关症状,例如失眠、疼痛和情绪变化。报告称,其最常见的益处是“缓解疼痛、睡眠、压力和焦虑,以及治疗副作用”。
另外,《发现肿瘤学》(Discover Oncology)杂志上的另一项近期研究得出结论,多种大麻素,包括THC、CBD和CBG等“通过多种机制展现出作为抗癌剂的良好潜力”,能够限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然而,作者承认,将大麻纳入癌症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例如监管规定以及确定最佳剂量的必要性,大麻素的抗癌作用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